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发展,以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价值,一系列举措有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农业产业发展大局。
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高标准农田50多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的耕地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西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良田粮用原则,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和稳定粮食产能的强力抓手,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配套设施完善、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
日前,记者在西充县鱼米之乡项目粮油基地内看到,经过整治的田地连片成势,田间地头,一条条产业路、灌溉渠纵横交错。
“鱼米之乡项目是我县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35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的重要内容。”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平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打造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关键,西充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着力优化田块布局,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配套蓄水设施等。年该项目基地增产优质水稻约吨、水产品余吨,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粮渔双赢”。
据了解,目前西充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4.13万亩。建成区域内,农田排灌能力达80%、农机作业能力达70%,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万公斤。去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85.85万亩、总产量32.6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87.亿元,有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在守好“粮袋子”的同时,西充极力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坚持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渔则渔、宜果则果的原则,按照“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总体布局,谋划了义青观、龙滩河、鱼米之乡、红薯园区、临江新区、宝马河等六大粮油园区,规划建成有机水稻、有机小麦、有机红薯、有机玉豆等有机粮油基地个,并推进老旧蔬菜设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发展生态高效设施渔业,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多渠道构建食品供给体系。
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稳固“粮袋子”充实“菜篮子”
初夏时节,正值油菜、小麦等小春粮油作物收获季。在西充县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图景。
在西充县仁和镇百福寺村,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我们基地的小麦在耕地、播种、收割上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有了机械的帮忙,小麦很快就能收完,同时麦秆直接粉碎还田,用作种植玉米、大豆的肥料。”据该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今年预计收获小麦5万公斤,产值13万余元。
与此同时,在西充县义青观有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片片油菜也迎来了丰收。园区采用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技术,因地制宜实行“稻—油”轮作,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既增加粮油总产量,又为水稻种植培肥。
“我县种植小春粮油作物近40万亩,目前全县小春粮油作物陆续进入收割季,全县各农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上足机械、人力,有力有序收获,确保颗粒归仓。”赵建平介绍,为提高种植效益,破解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难题,西充县按照“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提质增量、社会化服务提能升级”的工作思路,建设了智慧农机+综合农事服务综合体,全县39家农机专合社,1万余台机具,余名机手信息,24家农机维修、配件销售网点全部进入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通过农机智慧服务手机APP,实现“找农机、找农活、找机手”网络化、一站式无缝对接。去年网上服务交易单、作业面积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9.49%。
为了提升粮食产能,西充坚持把科技服务作为农业发展的源动力,以全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校合作,围绕技术、种子等关键环节,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全力以赴提高粮食产量。大力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县建设,持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政企联动”“全程托管”“订单服务”等模式。大力开展农资、育苗、机耕、机播、机种、机收等各类培训,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链条服务。
一项项新技术、新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促进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
在西充县义兴镇,有一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园区入口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标识牌格外引人注目,沿着宽阔的柏油路进入园区,只见一块块绿化带沿着道路延伸,绿化带两旁一家家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有序地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放眼望去犹如一个公园。
走进园区内的红福人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有序排列,在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现代化设备有序安放,随着设备运转,按比例配置好的花椒、辣椒、大蒜等原材料经过自动炒制、灌装、冷却、脱模、包装等工序,一块块不同规格的火锅底料便从出料口鱼贯而出。
“目前我们有4条智能化生产线,一天可产各种底料68吨。”红福人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中麒介绍,公司总投资5亿元,占地亩,分两期建设。主要研发、生产各类火锅底料、鱼调料、蔬菜制品等。产品覆盖全国余个销售网点,远销东南亚近10个国家。一期建成满产后,预计年产值近10亿元。
为何选择在西充落户建厂?唐中麒说:“西充是有机农业大县,盛产花椒、辣椒等农产品,选择在这里建厂不仅有利于企业就地取材,还使我们的产品品质更优,同时减少原材料运输等费用。”唐中麒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与西充本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合作,计划在西充建设有机原材料基地1万余亩,种植二荆条辣椒、生姜、大蒜等,实现种、产、销全链条发展。
“园区内一个个农产品工厂的建成投产有效弥补了西充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据西充县商经信局总经济师罗权介绍,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是市、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占地4亩,计划投资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面建成后,可容纳企业50余家,年产值过百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
截至目前,西充已培育陈吉旺福、雅娴食品、红福人家等精深加工规上企业20家,去年产值达3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产值10.4亿元。
据介绍,西充是农产品生产大县,有机食品强县。目前正在建设35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建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27万亩,其中16万亩基地、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全县有机品牌商标达到79个,加速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为支撑的西充有机农产品品牌集群。
为了提升农产品价值,延伸产业链条,西充县深入对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支持专合社、家庭农场等中小微经营主体就地发展初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全力建设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配套建设仓储冷链物流相关设施。
目前,西充县已形成以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为核心、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全县竞相发展的“一核多极”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西充在稳粮增收方面的一系列举措,牢牢守住了国家“粮袋子”,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记者戚原通讯员李同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629.html